达州市国土资源系统历来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来抓。2013年以来,达州市国土资源局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采取多种措施,落实七个“狠抓”,实现部门共管,做到全市一盘棋,工作一个调,切实筑牢地质灾害防治生命线,确保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狠抓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全面摸清家底。达州市国土资源系统始终坚持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工作机制,突出重点排查时段、重点排查地段,做到排查全覆盖,监管无遗漏,防灾有预案。通过排查,截止4月底,全市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点1894处,威胁104434人,其中滑坡1668处、崩塌157处、泥石流20处、不稳定斜坡32处、其他17处。达州市国土资源局已将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防灾责任人、专职监测人员电话在达州日报、达州市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进行了公示,在村务公开栏等当地显眼位置公布,让老百姓对地质灾害隐患及避让了然于心。
二是狠抓地灾隐患工程治理,根除灾害隐患。全市积极开展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根除地质灾害隐患。2013年,全市共计划完成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37处,计划投入治理资金6000余万元;积极争取已入库58个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治理经费,尽早开工建设;对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分散农户和不具备治理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域内的住户,积极采取避让搬迁,全市计划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近2200户,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520万元。同时,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监管,严格项目设计施工、工程招投标、施工监管、质量监督、审计等工作,确保治理工程质量。
三是狠抓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提升防灾水平。今年以来,按照省厅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全市大力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业务培训和重点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知识培训现场会。截止4月底月,举办基层工作人员防灾知识培训10期和在建工程负责人培训3期,培训人数分别达1968人(次)和300人(次),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地灾防治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了在建工程企业的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防灾责任,提高了防灾能力。
四是狠抓在建工程防灾措施落实,防治人为灾害。近年来,我市各类工程建设活动频繁,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日益严重,高速公路、铁路、水库、工业集中区等在建建设尤为明显。各地认真落实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切实加强了工程建设活动监管,坚决防止人为地质灾害防治发生。强化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制度和工程建设防灾避灾监督检查制度,绝不能为省小钱而酿大祸。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督促工程施工企业做好人为因素导致地质破坏的治理,对拒不治理的,通过联合执法加以坚决处理。
五是狠抓群防群治体系建设,聚集防灾正能量。在政府主导下,全市建立地质灾害市、县(区)、乡(镇)、村(居)、监测员五级地质灾害群防群测责任体系,层层签订防灾责任书,落实防灾任务,明确防灾措施。市国土资源局今年已与气象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合作机制,积极加强与水利、交通、应急等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发挥各自监测网络优势,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能力,以及协调处理地质灾害的水平。同时,努力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以村为主体,发放上万份地灾防治宣传资料,地质隐患点户户有防灾工作明白卡、避险知识明白卡,聘请村民为群测群防员,筑牢地质灾害防治第一道关。聚集各方防灾正能量,形成全民参与的地灾防治良好格局。
六是狠抓汛期值班值守制度落实,确保信息畅通。从4月20日开始,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开始坚持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要求地灾防治单位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强化汛期领导带班、专人值守,相关领导、值班人员、监测人员手机保持24小时畅通,定期、不定期对领导带班、值班情况进行抽查,通报值班值守情况,确保信息畅通,做到防灾要求及时下达,防灾情况及时反馈。
七是狠抓地灾防治工作督促检查,确保防灾效果。认真落实省、市要求,强化地质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将督察检查贯穿汛期始终。4月底前已经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检查,新发现地灾隐患17处,增添防治措施。入汛以来,又分别开展了地质灾害防治情况督查和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专项督查。通过督查,确保地质防治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通过督查,确保地质灾害给防治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