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来,全市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过程,渠县境内发生两次强降雨天气,州河三次发生洪水,水位上涨10余米,诱发渠县汇东乡龙眼村麻祠堂特大滑坡地质灾害,滑坡体规模超70万立方米,滑坡泥土侵占州河河床(宽约50米)近一半,受灾面积达210亩,造成46户175人房屋全部垮塌,直接经济损失约1952万元。
一、科学预报情况
渠县汇东乡龙眼村麻祠堂地质灾害隐患点,2005年以来,每年均纳入地质灾害防御预案,一直处于国土资源部门确定的监测人员的严密监测状态中。7月12日10时许,监测人员张先知发现有滑坡迹象,迅急采用埋桩法对滑坡体进行监测,并及时向监测责任人、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和汇东乡政府报告,同时用敲打铜锣的方式向危险区域群众发出了预警信息,县国土资源局指示监测人员进行加密监测并随时报告, 10分钟后监测责任人龙眼村委会书记和主任赶到现场,组织动员群众按照防灾预案设定的撤离路线进行人员撤离。12:35时前,监测人员和监测责任人三次向汇东乡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紧急报告埋桩处裂缝增大1 cm、2 cm、5 cm,贴纸法的监测纸片已拉裂、裂纹报警器已发出了报警声音,村民用平时学到的监测方法将小竹片插入裂缝中观察,一会儿小竹片就深陷裂缝中了,裂缝在增宽,危险在加剧。
二、抢险救援过程
接警后,渠县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思伟立即电话报告市国土资源局党委书记、局长罗旭刚及副局长牟成通,罗局长当即指示渠县局:立即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分队尽快赶到现场开展防灾救灾避灾工作。渠县局分管领导带领三汇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配合相关单位和部门对危险区域群众进行安全转移,同时,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了险情。13:30时,抢险工作人员先后到达现场,划定危险区域,实行紧急安全转移,在转移过程中,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身处危险区,头顶炎炎烈日、脚踩移动滑体,往返奔跑在高低不平的救援通道上,扶老携幼、转移贵重财物。有14人不愿离开,有的心存侥幸,有的想多带走些值钱的财物。看到有的群众再次进入房内,抢险队员冲进去将其带出,房屋已摇摇欲坠即将倒塌;有的人流着眼泪、捶胸顿足向抢险队员说:我那儿好不容易在外打工寄回家的现钱,还没有来得及去存,还有彩电,都还在在屋里没有拿出来,我怎么向他们交代呀,不停地嚷着央求抢险队员准许再回去拿;70余岁的司国兵老人死活不愿离开,被抢险人员强制背离现场。14时,经过抢险人员果断采取强制措施,46户175人全部离开了危险区域,转移至安全地带,此时滑坡体开始加速向下滑移。群众亲眼目睹自己辛苦一辈子挣钱修建的房屋,顷刻间倒塌,变成一堆瓦砾、一片废墟,在短短的一两个小时内,一下子就从有房变成了无家可归,伤心欲绝、痛不欲生,老人、小孩哭声一片,此情此景令现场救援人员心酸、催人泪下。经过2个多小时的变形,扭曲,滑动,截止16时,滑坡体向下移动平距约70余米后,终于逐渐稳定下来。

副局长牟成通带领技术人员在龙眼村滑坡现场了解灾情指导救灾
三、抢险救灾的主要做法
(一)科学应对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领导重视,快速反应。灾情发生后,渠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善平,县委副书记、县长苟小莉高度重视,立即作出指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调集应急抢险力量,全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县政府副县长朱和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部署,在最短时间内,组织公安、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广大党员干部,展开争分夺秒的抢险救灾工作。达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罗旭刚及时安排分管副局长牟成通、达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李光明先后三次陪同带领省、市两级专家、省地质灾害防治督导组先后三次到达现场,进行科学指导、科学分析预测,对县、乡人民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管理所以及村、社,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现场值守和监测,组织避让搬迁等防灾避灾措施。同时,国土资源局邀请283地质队到汇东乡现场踏勘,按照方便生活生产的原则,尽快落实灾民灾后恢复重建选址。二是协调联动,果断处置。在抢险救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统筹联动、科学应对,确保了无一人伤亡。现场成立了“7.12”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抗灾救灾工作指挥部,下设抢险救援、群众安抚救助、治安维稳、灾害监测及治理、灾情核报、灾后重建等工作组,立即开展转移安置、警戒设置、临时救助、慰问群众、灾情核报等相关工作。三是精心组织,妥善安置。采取分散安置和临时集中安置相结合的方式,转移安置175名受灾群众。紧急划拨救灾资金40万元,发放帐篷50顶、大米3吨、食用油30件等救灾物资用于安置受灾群众,设立临时集中安置点、物资发放点、医疗救助点,确保群众“五有两不”。 目前,受灾群众情绪稳定,受灾点社会安定。
(二)科学防范预警,实现地质灾害可防可控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建立会商机制。建立了由国土、水务、气象等部门参与的预警信息联合会商制度,要求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监测,气象、水务部门对天气信息、水文变化实行24小时监测,同时加强雨情、水情信息传递和预警会商,确保预警及时、处置有力。二是落实应急预案,建立防御机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落实了应急避险指挥人员、预警人员、逃生路线、预警信号和避险场所,确保应急预案用得上、效果实。把全县41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逐点分解到岗、到人,签订各类目标责任书310份,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健全监测责任制,聘任监测人员416名,明确工作职责、目标责任。三是坚持群测群防,建立联动机制。按照“以人为本,群专结合”的原则,发放《防灾明白卡》《避险工作卡》3700余份,强化群众防灾救灾意识和措施,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预防和处置地质灾害的防治网。四是强化应急演练,建立快速疏散机制。每年组织开展大型地质灾害避灾疏散应急演练,做到了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家喻户晓,让群众对逃生撤离路线心中有数,为临灾时有组织有秩序的紧急撤离提供有力保障。五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保障机制。强化抢险救援物资储备,统一购置了必备的应急抢险物资;兑现了监测人员的监测补助,稳定了监测队伍,为灾害处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科学超前规划,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一是注重统筹兼顾。为有效消除地质灾害点农房安全隐患,结合渠江流域灾后新村建设,把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危房纳入了新村点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二是注重项目捆绑。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把省上安排的地质灾害滑坡治理、搬迁计划、应急避险场所建设与水利、林业、环保等项目进行捆绑,资金打捆使用,统筹推进地质灾害点的综合治理。三是注重科技支撑。加大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机理和演变规律的研究,灾害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配备的滑坡伸缩、远程监控、裂纹报警、通信广播等高新技术和设备在重特大自然灾害应对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总结成功经验,确保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切实有效
为迅速落实焦伟侠书记对汇东乡“7.12”特大地质灾害关于“总结经验”“夺取雨季抗灾新胜利”的批示精神,罗旭刚局长要求近期召开一次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工作,以汇东乡“7.12”特大地质灾害成功避险为典型范例,推广近期6处成功避让经验,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避险、应急等防灾措施,确保人民生命不受损失,夺取地质灾害防治新胜利!(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