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2月27日下午,我局在达州宾馆召开了全市国土资源系统服务灾后重建示范区建设工作促进会。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牟成通主持会议,副局长赵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县(市)国土资源局、通川分局分管副局长、规划、耕保、地环股长,机关各科室、直属单位、经开分局筹建办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办公室主任庞佑军通报了全市灾后重建示范区创建组织保障工作和建设进展情况,传达学习了市委《关于加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建设组织保障工作的意见》(达市委发〔2012〕5号文件)、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达州市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达市府办〔2012〕5号)、《关于印发〈达州市创建全省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财税政策指导意见〉的通知》(达市府办〔2012〕6号)等文件。各县(市)国土资源局、通川分局简要汇报了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灾后重建选址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土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避让搬迁项目等项目跟进工作。
赵涛副局长就示范区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灾后重建项目用地保障、支持农村发展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高度重视,加快进度,科学合理编制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加强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与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村镇规划、新村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充分衔接,合理确定各项用地规模和布局;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的指导精神,严格按照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案要求,加快工作进度,按时保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二是做好灾后重建项目用地保障工作。今年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和灾后重建指标都要求在年内落实耕地占补平衡,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需求量是往年2-3倍,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压力巨大。首先,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项目的申报、实施、验收力度,确保今年项目储备一批、实施一批、验收一批,保障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其次,大力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通过挂钩项目解决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灾后重建指标不能安排用地的项目的用地需求。三是积极支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要抓住灾后重建的的契机,在申报、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时要充分与灾后重建、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相结合,确保能在每个示范点安排一个土地整理项目、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切实支持当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业产业化。
牟成通副局长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四点明确要求:第一把握大局,明确任务。创建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是省委、省政府交给达州市委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拉动农村需求和推进城镇两化互动的化重要载体,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务求实效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科学重建和提高防灾减灾能力的有效措施。全市国土资源系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完成以下主要任务目标:一是牵头做好生态重建规划编制实施工作;二是做好建设用地及建设过程中所需页岩、砂石等资源配置保障工作;三是做好各个灾后重建示范区项目跟进;四是做好示范区特别是新农村综合体、居民聚居体建设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第二认真总结,找准差距。各地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认识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地方还未制定工作方案,未明确牵头负责人和具体联系人;二是工作思路不清,统筹协调还有差距;三是项目跟进工作较为迟缓,基础工作未及时跟上;四是土地、矿产资源配置和收费政策贯彻不彻底;五是动态巡查落实和信息反馈不及时,还有差距。第三突出重点,加快进程。国土资源系统近期的重点就是围绕示范区新农村综合体和居民聚居点做好以下相关工作:一是尽快落实矿权设置和灾后重建用地指标;二是根据发改委、住建局等部门出台的规划和市国土资源局下发的规划提纲,3月底前完成上报各县(市、区)灾后重建土地利用规划;三是认真抓好土地整理、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旧宅基地复垦、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等项目跟进工作,整合国土资源项目,打造国土资源灾后重建亮点工程,4月中旬上报相关落实情况;四是抓好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和重建工作信息反馈工作。第四高度重视,切实履职。一是加强重建工作统筹,高效有序实施项目。各县(市、区)严格按照落实靶区、组建队伍、深入调研、制定方案、抓好落实、加强督查的总要求,做到规划、计划、转用、占补等环环相扣,审批、实施等样样落实,确保每个示范区的相关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加强监管检查,及时整改,维护良好的国土资源管理秩序。
会议要求,市局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办公室会同纪检监查室,在3月底开展对此次会议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定期通报各地服务灾后重建工作开展情况,原则上每月通报不少于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