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业务 >> 地质环境 >> 地质环境管理

达州市地质环境监测站汛期工作开展情况

信息来源:本站编辑    时间:2012-09-21    访问:

2012年5-9月,我市经历了8次大的降雨过程,特别是“7.11”、“7.18”特大暴雨,造成了大量地质灾害发生,共发生地质灾害96起,经济损失4022万元。市地质环境监测站肩负着为政府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职称的职责,全站职工尽职履责,很好地完成了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

一、科学应对每次降雨过程,及时预警预报。
接到省气象局我市有大到暴雨的气象信息和省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通知后,监测室立即利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对各县(市、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等级预测,及时将得出的地质灾害等级预报传给市广播电视局,在电视上滚动播出,告诫广大市民防范地质灾害,同时将等级预报结果告知各县,加强对所辖区域地质灾害的防范。要求各县进入临战状态,立即启动“两案”,国土所和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全部上岗到位,做好主动避让工作,并让各县立即将气象信息、地灾等级预报和防灾工作措施传达到基层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监测人员手中。
二、强化24小时值班制度,加强值守。
市地环站全体干部职工在主汛期不论节假日还是周日坚持24小时值班,逢降雨过程全员上岗,坚守岗位,随时查询隐患点有否变化,抽查各县监测人员到位情况,要求加强对房前屋后、陡坡陡坎等地进行巡查,扩大巡查范围。对纳入地质灾害远程监控系统的9个重大隐患点,操作人员密切注视位移、雨量变化情况,降雨量和位移变化达到预警值,立即通知受威胁住户撤离。值班人员及时主动收集各县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对接报的情况,进行分析,给予指导和建议,落实防灾措施。并将接报的灾情及时上报省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市政府应急办等,为领导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三、出视现场,抢险救灾。
每逢降雨过程我站派出技术人员对市域内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对堵塞的排水沟进行疏通,对在危险区内活动的人员劝其离开。今年主汛期,各地地灾频发,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地环站技术人员的身影。对市监管中心危岩、市纪委培训中心滑坡,通川区梨树坪滑坡、漆树坪滑坡等滑坡,达县南外镇四合社区崩塌、平摊乡水桐坝村等滑坡,宣汉华景镇月溪村崩塌,渠县汇东乡龙眼村六社滑坡等重特大地质灾害进行应急调查和抢险排危工作。他们不辞辛劳,昼夜奔波在野外,饿了吃方便面,渴了喝山泉水,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从未考虑过自身的安危,很好地履行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职责。
四、监测到位,“群测群防”彰显威力。
我站注重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形成了市、县、乡、村、社“五级”联动监测网络,监测预警网络覆盖了所有地质灾害易发区。结合我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危害重的特点,将地质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了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成功预报、成功组织群众避让的6起地质灾害,成功撤离440人,是群测群防监测体系显示的威力。
五、加强宣传培训,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
我们充分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活动进行地质灾害基本知识宣传。全市今年以来举办宣传培训105次,培训105347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播放宣传片120余小时,通过对成功防范案例的讲解和宣传培训,各级防灾责任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遇险处置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六、指导开展应急演练。
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2012年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大演练在渠县烂泥湾滑坡点进行,我站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协助渠县国土资源局成功开展了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通过开展地质灾害演练,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的职能职责及程序,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受威胁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得到了加强。
七、切实突出基层重点。
针对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的特点,避免群死群上事件发生,我们一是紧紧依靠基层群众。我市山区多,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地质灾害出现前兆时,绝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时,群众最先发现并及时报告,基层政府及时启动辖区应急预案,紧急组织群众转移,从而避免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所以我市在群测群防网络的建设上,重点放在村、社两级,在每次降雨前,我们要发布地质灾害防御公告,告知广大市民自觉对居住区房前屋后,陡坡陡坎,泥石流沟口等危险地段进行巡查,发现险情,及时通报受威胁的群众向安全地点撤离,并互帮互助,展开自救,及时上报;二是把十户以上集中居住区纳入掌控,对十户以上集中居住区周围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进行了摸排调查,建立台账,落实责任心强的村民为联络人,遇暴雨天气,到房前屋后查一查,发现临灾迹象,及时采取避让措施;三是积极开展农村建房用地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工作,从源头上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严密监控灾害动向,防患未然,将地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切实降低了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确保了我市大灾无大的人员伤亡的防御目标。
八、紧紧依靠科学防灾。
为使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不断思考新的工作思路,探索群测群防和科学防灾相结合的方法。我们主动与市气象局、中科院成都分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进行了联系沟通,双方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地质灾害综合防控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市防灾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