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结暨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对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总结和经验交流,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结合我市的情况,做以下强调: 一、认真总结发扬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功的经验 2007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沉者应对,各级及时启动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充分发挥“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防御体系的作用,加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发现险情,及时处置,果断组织受威胁的群众避让撤离,成功预防地质灾害54起,及时撤离5842人。实现了大灾之年无大患,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地质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总结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始终战斗在抗灾第一线。 二是地质灾害培训发挥了作用,全民防灾意识普遍提高。 三是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做到胸中有数。 四是群测群防网络覆盖了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并发挥了关键作用。 五是遇险避让,果断撤离,避免了群死群伤事故发生。 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大家一年来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所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科学安排部署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08年,全市要吸取经验,发扬成绩,早谋划,早部署,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一把手亲自抓,建立健全领导机构,落实责任,层层签定责任书,切实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培训工作。要借助今冬明春这一农闲时期,组织专家深入地质灾害易发区,给广大村民讲解地质灾害基本知识,要深入开展“万村培训行动”,让100万村名接受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 三是要加强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各级政府在各个时段,要组织力量不定期地开展地质灾害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发现险情,果断处置,及时消除隐患。 四是加强预案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防灾预案。各地要在进一步摸清地质灾害家底的基础上,编制《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完善更新《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对每一个隐患点均要编制临灾预案,并加强对预案的演练,使预案更科学,更具有操作性。 五是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筑牢群测群防网络。各地要抓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重点要抓好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要建立县、乡、村、社四级“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监测防御体系,要将所有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点,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监测预警网络要覆盖所有地质灾害易发区。要全面形成群众报灾,专家技术人员识灾认灾,社会防灾,人人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局面,形成牢不可破的群测群防监测防御网络。 六是要随时做好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准备工作,各级政府要充分准备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的人、财、物,要将地质灾害监测防治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的监测人员要给予适当劳务费用。 七是要抓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重特大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这是省委省政府十大惠民行动,各地一定要抓好。要在全面调查、摸清隐患、合理规划、科学选址的基础上,遵循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得、能发展原则,实施好避让搬迁安置工程。对急需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筹集资金,及时排危治理,彻底消除隐患。对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今年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工程和重特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各地要攻坚克难,必须在 八是要抓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源头上防止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责成责任单位进行治理。对违反规定,未提供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而批准建设的,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切实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对因采矿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涉及矿山周边群众利益问题要妥善处理。 同志们,2007年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构建和谐达州。(局办公室 提供)